久違完成的填色,看了看,有屋,有樹,但沒有人;想起一個很有名的心理測驗,透過畫畫,畫出屋、樹、人,根據畫者畫的,去評估畫者的自我價值,和原生家庭的關係等;好多時,我們以為,長大了後,擺脫父母,終於,可以真正做自己,可是,近年有很多的文獻都指出,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大到可能子女窮盡一生,也不能擺脫,『父母帶來的傷害,是要用一生去治癒。』這句話,殘忍、赤裸,但真實;填色,除了是一種療癒,也直白的,是一種表達,你如何看這個世界,多多少少,也反映在你的作品上,就算原稿不是你畫,如何填色,哪些要留白?哪些要填滿?哪些是重疊?哪些是對比?每個你決定的,都同樣反映,你內心,究竟有多少,是原生家庭帶給你的,你會驚訝地發現,就算你多想和原生家庭切割,那烙印,是牢牢鎖死在你的潛意識中;所以,填色,也是一種釋放,去好好接納、共存,然後,按自己所想,生活下去;有屋,有樹,但沒有人的話,那麼,畫只是畫,屋只是屋,樹只是樹;但有人的話,那麼,這不是畫、屋、樹,而是,你心中,獨有的風景;就讓它,好好呼吸,慢慢地,融解、變幻、再成形。#紙可拍#紙可拍攝影生#papershoot#papershootcamera#papershoo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