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想寫有關『初心』的主題,被外子嘮叨了一會,就即時改變主題,看來,寫作來自生活,也不是毫無根據;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詞典》,『迷信』 一詞,是指『對神仙鬼怪的盲目信仰,或泛指缺少科學論證基礎的信仰』;先不討論『神仙鬼怪』,『缺少科學論證基礎的信仰』的話,我想,是有記憶的人,都可能發生:中學時代,歷史老師曾說過討厭『銀針粉』,因為家人只會在他生病時,才會給他吃,自此,『銀針粉』和 『生病』,就被他連結一起了;但,『銀針粉』只是粉麵類的一種,和生病,是沒有直接關係,那,根據『缺少科學論證基礎的信仰』的定義,歷史老師算得上『迷信』於『討厭銀針粉』嗎?可能是說遠了,但又有多少人,真的一點『迷信』也沒有嗎?去異國旅行,到酒店門口,明知沒人也要敲門或者按門鐘;怕不利自己的事會『禍從口出』,連那張桌子都不肯定是木造與否,就敲或拍打它,還要叫一句:"Touch wood";反之,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事情,就把食指及中指交叉,還要叫一句:"Finger Cross";滿月下許願會成真;這些種種,是『迷信』嗎?『迷信』不同於『習慣』,習慣指的, 是你每天對生活方式的一貫選擇,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甚麼?上班第一杯飲品是咖啡嗎?晚上運動還是早上運動?這些當然不是迷信,是每人對每天的行為習慣;但『迷信』是,其實你也不知道那事做完,結果是否如你所期,但我就是信了!那麼,其實,愛一個人,那,根據『缺少科學論證基礎的信仰』的定義,你,又是否『迷信』於,就只有他 / 她能和自己幸福到老嗎?#迷信#不是習慣#你相信就是信念#不相信就是迷信#紙可拍#紙可拍攝影生#papershoot#papershootcamera#papershoo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