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天王寺動物園(動物園前站)> 海遊館 (大阪港駅站)> 天保market place > 鶴見outlet(門真南駅站) 天王寺動物園 我喜歡動物,除了家中二犬,知道有什麼貓cafe的,也會心動想去。 旅行的時候,時間許可,總會去動物園。即使台北動物園去過幾次,只要到台北而時間許可,還是會再去。 對於「應否有動物園」、「應否參觀動物園」這兩個議題,我也想不通。 暫時為止,參觀過的動物園尚算可接受(其實也只有台北、高雄和天王寺動物園而已)。 所謂「可接受」,是指動物園提供給動物的生活環境,仍算寬趟,有空間走動,也模仿自然環境。 當然,動物最好的生活條件,當然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野外。不過,連獅子王也會被非法捕獵者獵殺, 動物園,或許是個藏身納命之所。 動物們快樂嗎?我不知道。 參觀的我快樂嗎?一半一半。 天王寺動物園分了不同地域的展區,例如熱帶、寒帶。 長頸鹿、北極熊、蝙蝠應該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的動物。 我奇怪怎麼北極熊的展館不是在室內,而是在室外,當時氣温至少也25度左右。牠們怎麼受得了? 我看到一大一小的北極熊,小的在水裡咬玩具,偶爾又爬上「假」冰面。 小北極熊的一舉一動,都吸引大家的視線。 只是你問我,北極熊該在北極野外,還是在日本動物園?我不懂回答。 但北極熊沒有選擇權。 在野外,北極熊隨時面臨缺乏食物而餓死的危機。在動物園,北極熊卻沒有感受過真正的冷雪世界,以及,自由。 海遊館 印像中動物園也有海洋館,但我不確是否會把海遊館的相片和動物園海洋館的搞混。 曾看過一些文章,呼籲不要看海豚、鯨魚等表演,因為牠們是被強逼和母親分開,在海洋館等地成長、接受訓練。 牠們應該是屬於大海的! 所以,看到其中一幕,潛水員和小海豚共舞,不禁想起這件事,眼眶一熱,就急步離開。 我的到場,是否有否傷害小海豚呢? 相片中的海獅(還是海豹?),讓我想起在三潘市海邊見到的海獅, 活在海邊的海獅,悠閒地在海上的浮木板上享受陽光。 而水族館裡的,卻是擠在一起照著燈光。 我不斷按著感覺做想做的事(參觀動物園,水族館),但不斷陷入思想的矛盾。 天保山market place 純屬意外,因為「袋鼠」 和「草泥馬」引發我的好奇心,才付錢進去。 我想,這個位置從前可能是「忍者屋」,但我在商場怎樣找也找不到書中的「忍者屋」, 賣忍者相關產品的店倒是有一家。 這個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不叫動物園,它應該有個名字,但我忘了。 這個小小動物區位於商場之內,由外面可以看到幾隻可愛的兔子,龍貓仔等。 付費之後推門而入,中間那個房間,有貓、有狗、有小豬。 許多人爭著和小豬合照,但我在參觀之前剛吃過豚肉拉麵,心裡充滿罪惡感,不想靠近小豬。 場內有大狗、小狗數隻,還有我最喜愛的黑金色芝娃娃。 看著大家爭相找小豬合照,是城市人沒看過豬?合照完後,他們會否等一下就去吃豚肉拉麵? 關於狗,許多人也和大狗合照,享受撫摸大狗的時刻,當中也有香港人。 其實香港許多照顧無家犬隻的中心,也有許多狗狗等待人類去關心,去撫摸。 為什麼不用錢的,大家不去。卻要付錢來摸這些穿上衣服的狗兒? 當然,作為狗主,我本身有兩隻芝娃娃,也更難明白為什麼自己要付錢來這個區跟小狗玩了。 再推門入內,有很大的烏龜,有蜥蜴,有袋鼠,還有一種我叫不出名字的動物。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袋鼠,跟自己說:這就是我進來的原因。 但我想,袋鼠應該不快樂。小小的空間,大概半個教室的大小,袋鼠只是隨便走走,還被人類摸來摸去。 電視裡,袋鼠不是該在草原上跳躍? 心裡又一陣矛盾。 傳說中的草泥馬並沒有出現,有點失落。 不知道,這種商業形式的動物展示活動,有否法例規管? 原來能在商場找一個空間,讓狗兒穿上衣服,就有人願意付錢去和牠們玩。當然前提是狗兒温馴不咬人。 我忽發奇想,有否哪個有心的商場舖位業主,能借出空置的舖位,給收留流浪狗兒的機構在假日辦一兩天這樣的活動? 或者,收入場費會被批評「叫狗兒賣藝」一樣。 那只要「場地」地點方便,在商場內有冷氣,夠乾淨,願意參觀的人較多。 是否意味狗兒能尋到家的機會更大? 小龜一直跟著大龜走。 鶴見outlet 沒有特別,但在裡面遇到一些香港人。大概是所有旅遊書上介紹的購物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