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鬼怪,相信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家傳戶曉的「貞子」!但是,原來在100年前根本沒有日本人會害怕「貞子」,反倒最令他們不寒而慄的是《怪談》!這一本殿堂級經典靈異故事出版於1904年,那時候真不知道曾為多少日本人帶來過惡夢呢。 《怪談》是一本日本靈異文學的始祖作,取材於日本本土最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內容主要是透過鬼怪元素,敘述妖魔鬼怪的世界,承載著日本沉重的歷史負荷與東方特有的文化美感;與中國的《聊齋志異》相同,也是以諧,或警示,或諷喻反映當代時代的政治實況或民生。《怪談》一書所構建的恐怖氛圍和文化意境,深遠地影響了日本人對恐怖美學的認識。它曾在1964年被拍攝成電影,例如其中最著名的四個鬼故事:黑髮、雪女、無耳芳一,以及茶碗之中,皆曾被改篇。由小林正樹導演的《怪談》,更曾獲選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提名。及後它的經典場景和橋段,更成為了在日本不少電影、電視劇、動漫作品中的「寵兒」,屢見不鮮。 去年浪人劇場便重演了其中一個經典故事-《無耳琴師》,初演反應亦十分熱烈。這一次的演出大獲好報,更帶領「浪人劇場」衝出亞洲的舞台劇,在法國外亞維農藝術節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上演《無耳琴師》。改編自日本著名靈異小說小泉八雲《怪談》中的《無耳芳一》,《無耳琴師》講述以一名和尚講述失明女琴師遇鬼的故事。藉著探究人的慾望和虛榮心,加上日本《怪談》說出人性黑暗面的特性,讓觀眾反思「人性」。為了引導現場觀眾更容易投入劇本,演出形式更結合南管、說故事、形體及空間的美學等等的探素,把氣氛推至致極暗黑的狀態,讓觀眾走入自己最脆弱的內心。 去年浪人劇場便搬演了其中一個經典故事,成為《無耳琴師》,觀眾反應十分熱烈。浪人劇場更將這個演出衝出亞洲的舞台,在法國外亞維農藝術節上演,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欣賞到這個獨特的演出。改編自日本著名靈異小說小泉八雲《怪談》中的《無耳芳一》,以一名和尚講述失明女琴師遇鬼的故事,探究人的慾望和虛榮,加上日本《怪談》是一部藉不同故事道出人的黑暗面的作品這個特性,讓觀眾反思「人性」。為了引導現場觀眾更容易投入,演出形式更結合南管、說故事、形體及空間的美學等等的探索,把氣氛推至暗黑的狀態,讓觀眾走入自己最脆弱的內心。 曾有人言,鬼魅並不及人心可怕。性本善,性本惡,人性深不可測,有人一生種善因卻收惡果,到底我們的一生應如何自處?傳說中最令人心生畏懼的貞子,也不過是一個無限輪迴於痛恨之中的「人」,跌落井後七天才極度痛苦地死去,憤恨幻化為詛咒,終究不能自拔。《怪談》字裡行間所指的到底是鬼怪,抑或是,如一面鏡,倒映照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