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22日宣佈,將於24日啟動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作業。這是對全人類和海洋生命的重大威脅,也是令人髮指的犯罪行為。截至6月末,日本核污染水總量達到134萬噸,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完全排放出福島核電站所產生的核污染水將需要長達30年。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57天內,輻射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半年後高劑量輻射大規模擴散;只需3年,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污染。而在10年之後,全球海域將會受到核污染的影響。其後果對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帶來嚴重的衝擊。日本為何無視國際社會對排海計畫的合法性、正當性和安全性的質疑,堅持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畫,對全球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風險視而不見?而且,為什麼日本選擇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點公佈這一計畫?另外,為什麼美韓和一眾西方國家會站在日本一邊,替其背書月臺? 處理過的核污水沒有想像中安全日本東電一直強調,核廢水會經過處理,清除掉絕大部分放射性元素,對於永遠清除不掉的 “氚”元素,會被稀釋到日本國家標準的1/40,不會對海洋造成污染。但這個在2011年福島事故中齷齪地隱瞞真相,撒了彌天大謊的公司,你還能信任?美國《科學》雜誌早已進行了實驗證明,福島核廢水中的氚含量雖然最高,但海洋動物和海底沉積物並不容易吸收它。相反,碳14、鈷60和鍶90這三種放射性同位素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降解,並且容易進入海洋食物鏈中。從福島洩漏到海洋的放射性銫元素衛星圖像這些放射性物質衰變過程需要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要完全消除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它們以非常複雜的方式影響著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放射性物質可以滲入各種生物體內,引發畸變,甚至對人類的DNA造成損害,導致癌症和死亡等嚴重後果。根據2020年2月發佈的居民健康調查結果顯示,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加了118倍。日本為何要在此刻作為宣佈排出核廢水的節點?經濟和政治考量是幕後推手!其一,排海計畫自2021年4月13日推出後,一直遭到漁業團體等日本國內民間團體的反對。據共同社實施的全國電話輿論調查,對處理水排放表示擔憂的民眾占比達88.1%。岸田內閣的不支持率從48.6%變為50%,支持率33.6%為最低水準。為了避免漁業相關利益團體的強烈反對對排海計畫的影響,日本政府在福島當地解除拖網捕魚禁令之前的9月1日開始排海,這樣可以創造既定事實並順利實施計畫。8月22日,日本民眾在東京首相官邸前緊急集會,抗議政府無視民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其二,福島、宮城和岩手三個受福島核污水排海影響最大的縣份正在陸續進行地方選舉。在這些選舉中,執政黨自民黨與公明黨在核污水排海計畫的時機選擇上存在分歧。自民黨面臨參議院席位未過半數的困境,無論是在國會還是地方選舉中,他們都無法順利實施早早解散眾議院並提前舉行大選,以爭取首相連任。岸田急於啟動排海計畫的背後,是出於政治考慮,他希望通過緊密實施這一計畫來測試民意,以避免自民黨席位的流失,並確保自己能夠連任首相。2023年8月22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出席部長會議,討論將東京電力控股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後的水排入大海的計畫。其三,切爾諾貝利和三哩島核事故,其都是大氣釋放,到目前沒有核事故處理後廢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處理核廢水並非僅有一條路,如沿著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處、變成水蒸氣排入大氣、電解處理,並可以“在陸地上繼續建設大型貯罐”或“用灰漿凝固處理”。然而對日本政府而言,排海卻是花費最少的選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所需經費約為34億日元、僅為水蒸氣排放的十分之一。日本政府不願意拿出更多的錢去妥善處理這一個問題,將核廢水往大海“一倒了之”,倒是更“省錢、快捷”的選擇。對他們而言,經濟考量在安全考量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