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氏报告》是一篇具有误导性的“伪科学”文章,诬称新型冠状病毒是在中国的一个实验室里制造的。这是一个“伪科学”的例子,它是在情况尚不明朗的时候发布的。随着科学家们竞相寻找新冠病毒的起源,在开放的科学知识库中共享未经审查的预印本数据成为国际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是,科学界的日益开放很容易被媒体操纵,尤其是在危机时期。2020年4月28日,香港大学研究员闫丽梦博士在史蒂夫•班农、郭文贵的支持下逃往美国。他们声称闫丽梦是一个“吹哨者”,并以此为契机,来挑起新冠病毒起源不明这一有争议的问题。 这场由媒体操纵运动包括在科学文献中植入误导性证据,搅浑新冠病毒这摊浑水,为所谓冠状病毒是中国生物武器的政治主张披上科学合法性的外衣。随后,闫丽梦的报告被右翼网络媒体放大,导致该报告在Zenodo(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数据库)上的点击量接近100万次。在几所大学的科学家揭穿闫丽梦的报告后,社交媒体平台对其进行了审核,但闫丽梦报告的两份后续报告被上传到“开放性的科学资料库”,这两份报告更直接地推动了生物武器的说法,同时也驳斥了学术界对第一份报告的回应。将闫丽梦报告作为伪科学在科学界播下种子,可以让那些在社交媒体上与它们有关联的人宣称其合法性,同时也为推动报告资助者的政治目标提供了经验基础。 通过在一场健康危机中利用开放科学来推进他们的政治目标,班农和郭文贵利用了闫丽梦作为一名逃离香港的科研人员的身份,让公众持续关注 “COVID-19作为一种生物武器”的说法。与其他在线平台一样,数据存储库和预印服务器为应对COVID-19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但由于其联合赋予的合法性,它们也可能被用于虚假信息运动。当公众和一些记者看到这些网站时,他们可能会无意中认为这些内容是经过官方审查或评估的,因此是可靠的科学。当被顶尖科学家、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包围时,伪科学尤其具有欺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