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的時候,每天看教堂,看得有點膩了,好在米蘭大教堂成為我最喜愛的終結,近三天沒有看過教堂,竟有點懷念起來,聖心堂 (Sacre Coeur)-- 光看名便己充滿詩意。 又一頭栽進巴黎的下水道做只快樂的小鼴鼠。 坐4號線,再轉2號線在Anvers下車,這是我一早寫好小貼士﹗ 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做好不會講法文萬全準備,所以巴黎地鐵很貼心地準備了這些閃燈指示版。 按下你想去的站名,便會亮起一串小燈告訴你會經過的站和線路哦﹗ indicateur類似英文的法文,(不﹗在法國不可以說法文像英文哦﹗)沒有英文,絕對不會在法國找到英文指示﹗﹗即便是從巴塞隆拿坐來法國的那趟列車裡,四種文字裡也沒有一種是英文﹗果真是英法勢不兩立﹗ 地鐵站外,不需要看地圖,大家都朝著一條上山的小路走去,小路兩旁全是紀念品店,千篇一律地明信片和大小不一的巴黎鐵塔。 的確,沒有任何手信比鐵塔更代表巴黎了。 方磚小路傳來的腳步聲,彷彿又回到了1875年,一塊塊雪白的花崗岩被運到這裡,不管是為了贖罪或是還願,一場戰爭的勝利讓1914年的聖心堂成為全巴黎最耀眼的亮點。 未看到純白的聖心堂先看見一群黑人,手裡拿著一大串彩色手繩不停遊走於旅客中,看中的目標被糾纏不停,對你猛說: “Finger, finger, lucky, lucky. It’s free!” Free? 當那條手繩綁在你手上後,Free就會變成Fee﹗ 亞洲美少女的唯一脫身辦法就是裝成不懂英文﹗ “唔好意思﹗唔好意思﹗唔知你講咩﹗” 聖心堂下有個小小的旋轉木馬,而且是2層的哦﹗巴黎人真是可愛連街角也會放一個木馬。(最近覺得旋轉木馬是幸福的象徵哦﹗) 木馬旁有一條長長的樓梯,攤販賣著鐵塔匙扣﹑風琴手彈著五年未變的樂曲 (回到香港看到同事的照片,五年前他己經在這裡賣藝﹗) 樓梯的盡頭,青翠的草地上,和空中雲朵一般純白的聖心堂﹗﹗ 同樣的白色岩石,聖心堂卻比米蘭大教堂少了一分沉重,多了一分雅緻和清新。難怪被稱為 “白教堂” 與羅馬尼亞的 “黑教堂” 遙相呼應。 教堂照例是免費參觀,裡面正在進行祈禱,而且不淮照相,大家都很規矩地順著一個方向,慢慢細細地仰望它的聖潔。同樣的彩色玻璃,卻和意大利的大不相同,粗獷的線條,大型的拼貼,相比於意大利那些細碎精緻的構圖,更顯隨意﹗大概二十世紀的巴黎,已不需要藉由繁複的彩繪玻璃去傳教。 沒有人為的燈光,紅白二色﹑一尺高的大蠟燭燃滿了整個教堂,燭火的跳躍溫暖了聖心堂。 教堂中間有一信徒在做彌撒,他們虔誠的眼中只看得到牧師的佈道,完全不受兩旁擁擠人群的影響。祈禱後,在女聲領唱下,溫柔的聖詩響徹整個聖心堂,讓你不由自主停下腳步,去感受那份令你眼泛淚光的聖潔。 曾經說過喜歡在使用的教堂,這樣的教堂才够真實,不致淪為一個 “旅遊景點”。 聖心堂與米蘭大教堂共列此次歐遊最愛的教堂哦﹗ 那份夢幻神聖,溫暖得不想出去面對巴黎寒凍的冷風。 聖心堂外的巴黎,卻是另一個夢,站在巴黎的最高點上,巴黎彷彿被踩在腳下,整個巴黎保留著一個多世紀前的面貌,四﹑五層高的灰白小屋,雪白的鋅鐵屋頂。 連天上的厚重的雲層也比它霸氣。雲層的力量似乎可以壓碎下面的小巴黎。在更遠的地平線上才有零星較高的現代化建築。因為市政府規定市中心不能添置任何高建築,起碼不能比巴黎聖母院高﹗ 惟一的例外是那座無論在哪個角落都必定看得見鐵塔。 果然,巴黎沒有鐵塔還真不像巴黎,起碼一般遊客心中是這樣想。 我心中的巴黎象徵,絕對只有羅浮宮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