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書, <偷書賊>這個書名很自然吸引了我的目光,所以說好的書名己是成功的一半。 不同字母的奇妙組合成為有意思的詞語,詞語組成了句子,美妙句子成就了一本好書。 目不識丁的她因為無意中捨到一本書,或許說是書讓她撿到了。開始了她與文字的奇妙旅程。 為了得到書,她不惜去偷竊。但我從不覺得那是真正偷竊:從火堆裡搶來的書﹑ 從鎮長 夫人的書房偷來的書(其實是夫人有意讓她拿的)喜歡書的人也高興與別人分享呀﹗ 11歲瘦小的她被寄養在一對夫婦家,溫柔的父親教她認字,兇惡的母親給她鞭子,鄰家男孩陪她偷竊﹑成長,一個窩藏的猶太人觸動她的心靈﹗ 除了偷書,她也到農地偷作物。因為那是納粹德國戰火連天的年代,盟軍的轟炸讓善良的德國平民也成了受害者。 用死神作第一人稱去講述他在烽火歲月忙碌地收集靈魂。 祂一共遇到小女孩三次。 全書的開篇和每個篇章都對接下來的故事作了預告,因為死神覺得不需要懸疑,提前的預告是為了認讀者早點預知結局,因為為結局的悲慘將讓人難以承受。 文字和書讓她熬過了苦難的日子,也救了她的性命。 當所有人在沉睡中被盟軍炸死,只有她因為在地下室讀著她為自己寫的書。 的確,結局太沉重了﹗ 死神又出現了,收集了很多很多靈魂﹗ 看著這部書,就好像看著我喜愛的電影<舒特拉的名單>。全片用黑白手法拍攝,唯一的色彩是一個猶太女孩的紅色手套,鮮血一般的紅。後來那隻手套出現在一架運送猶太人屍體去焚化爐的手推車上,她~~~死~~~了﹗ 這本書給我同樣的感覺。 全書是灰暗的音調,烏雲密佈的天空,沉重的氣壓,泥濘的道路,斑駁的房屋,破舊的衣服,微薄的食物……惟有那十四本書是唯一顏色,彩虹般點綴著德國小鎮的悲愁。 女孩和書,德國平民和猶太人﹑這是偷書賊的故事,撼動死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