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賢賢易色”這整句話所說的4件事,幾乎用的是同樣的句式,都是先說對什麼人,後說對這樣的人應該怎麼樣: 你願意尊重賢者嗎?那你就應該對他肅然起敬!你願意侍奉父母嗎?那你就應該竭盡自己的力量!你願意服務於君主嗎?那就應該為他獻身!你願意與朋友交好嗎?那就應該對人家說話算數! 寫到這裏,本該結束了,但突然想到了我的學生對我前幾天寫的幾篇文章所提的意見:對每則語錄儘量逐字逐句地講。 我接受他們的意見,就多說幾句吧。 首先,對“齊國其庶幾乎”這句話再解釋一下:其,是語氣副詞,這裏表示推測的語氣;庶幾,當差不多、大概、或許講。這句話在庶幾之後省略了謂語“有希望”或“好起來”。全句可譯為:齊國差不多(大概)會有希望(好起來)了吧! 其次,對“有諸”也講一講。這裏的諸,既不是許多或各的意思,也不是“之於”所能解釋的,而是相當於“之乎”。有諸,應譯為:有這回事嗎? 再次,“雖曰未學”這句話應譯作:(如果能做到以上4條)即使(這個人)沒有讀過經典,我也一定會認為他是讀過的。 子夏的話很易懂。比如,現在的一些人品質非常高尚,敬重賢者、孝順父母、忠於職守、善待朋友,但從來沒有讀過書,人們也一定會誇獎說:看看,人家雖然沒讀過書,可所作所為,比讀過書的人還強得多呢! 最後,對“事父母能竭其力”中的“竭”字,也想啰嗦幾句。竭,是盡力,意思是量力而為,並非要求兒女把一切力量都耗盡。子夏的意思大概是說,兒女要根據自己的力量孝敬父母。 現在的青年,有的豐衣足食,有的生活拮据;有的任務繁忙身不由己,有的則行動自由。只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對父母盡孝就行了:生活富裕的,多寄點錢給父母,手頭拮据而有自由身的,那就多回家看看。 真能如此,我想不僅你的父母會誇你是孝子,如果子夏在天有靈,恐怕也會贊你是君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