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旅遊,喜愛美好的事物。 盛夏的台南之旅,初遇紅樹、夕陽、泥灘, 回到自己的家,原來我們也有下白泥。 人若善忘,便會遺忘,到它真的要消失時,只成追憶。 下白泥之夏,觀雲,看夕陽,千變萬化,是可以舊地重遊的。 --------------------------------------------------------------- 初接觸下白泥是在去年夏天。 假日到訪,要有好心情,才能包容那糟透的交通。 2013年 盛夏 迷濛中的夕照 一雙雙的情侶 漫長的等待,讓我看見披星戴月的夜空 ---------------------------------------------------------------- 第二次到下白泥,也是夏天。 剛過去的週末晚上要到流浮山,順道再訪下白泥。 有了上次的經驗,加上博客們的建議, 做了點功課: 1.看天氣報告 - 當天只有幾亳米雨量,造就了有層次的雲。 2.看日落時間 - 夏日7-8時才日落, 別太早前往。 3.看潮汐時間 - 潮退多一點,更親近泥灘,景色更美。 4.看實時地區影象 - 不同的天色,不一樣的日落景致。 ----------------------------------------------------------------- 下午3時乘坐33號小巴出發,避開了人流,過程順暢,不到半小時便到達。 在鴨仔坑下車,烈日當空,仍未開始日落,這時老公說不如去釣魚吧!事後回想起來真是個好建議。 下白泥有十數個魚場,當天即興關係,選了「好姐釣魚場」,勝在夠大。 $80一位全天任釣,太陽傘下,不時吹來涼風,十分舒適。 魚獲嘛,願者上釣,有人釣到一條大黃立倉,我們則只是餵魚而已。 垂釣原來是十分優閒的,符合文迪的慢生活原則。 ----------------------------------------------------------------- 約5時半左右,我們便向泥灘進發。 沿途有村民自製的指示牌,只是那路不算易走,一定要小心。 天氣尚佳,視野比初訪更見遼闊,這天的雲層很好看,還幸運地看見耶穌光(即雲隙光)。 耶穌光,也是難得一遇的 一片蠔田 一個人,也可以浪漫 ----------------------------------------------------------------- 由於晚上有約,未能看到日落的景致,更遑論magic hour了。 除看日落,別忘了給自己,甚或給小孩上一節保育課,好好愛護這兒。 與去年夏天相比,水質差了,蟹和彈塗魚少了一點,紅樹好像也在減少中,垃圾卻多了不少。 曾在小琉球參加潮澗帶導賞,初次接觸保育,看着這美麗的泥灘,植根心裏的保育意識便發作了。 保育其實很簡單﹕對下白泥的生物,眼看手勿動;撿走帶來的垃圾,別污染泥灘/眼球。 ----------------------------------------------------------- 温馨提示﹕避免穿birkenstock,多帶一對鞋子替換,讓腳板享受泥灘那濕潤的感覺。 如果你有一個偉大的男友,可無視我的温馨提示。